|
穴位是中药,经络是药房,艾灸是中药的催化剂! 二维码
63
人生病后,为什么通过吃药能康复身体? 现代医学表明:吃药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,经过胃的消化、肝肾的解毒、肠的吸收,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,使人体阴阳平衡。 其实,在中医看来,人体的穴位就是中药,经络则是大药房,经常按摩或艾灸相应的穴位,首选人体大药库自备用的“药”,更有益于身体健康。 1、足三里穴 犹如吃参茸 十大养生保健穴之一,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“合”穴,为强壮及保健的要穴,具有扶正培元、调理阴阳、健脾和胃、通经活络的功效。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,外膝眼下3寸,胫骨旁开一横指处。用同侧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,也可以用艾条灸。适宜一切虚损性疾病,如贫血、产后术后、大病初愈等。 2、少府穴 牛黄清心丸 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、心律不齐。经常按,相当于吃牛丸清心丸,对心脏的保护效果是很好的! 3、太白、商丘、太冲 补中益气丸 此三穴位帮助补中益气,升阳举陷。穴位具有良性、双向调节的优点,因此不用担心像服中药一样带来滋腻的副作用,所以仅用太溪穴、太冲穴、太白穴三个补穴就相当于吃了补中益气丸啦! 如果找不到具体穴位的点,可以推脚趾大拇指指骨就行了,对推拿来说顺经脉为补逆泻,向下推是补益,向上推是排泄。有潮热盗汗、遗精、头晕耳鸣、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朋友们可以试试! 4、大都穴 补钙要穴 这个位置也是颈椎反射区。有的老年人每晚都会抽筋,通常医院确诊为缺钙,可吃了大量补钙的药品和食品,都毫无效果。 其实最可能的情况是:脾经堵塞,钙无法吸收,这时可以通过每天按摩脾经大都穴、商丘穴两穴各三分钟。一般情况三天后腿抽筋即可消失。 5、太冲、阳陵泉 逍遥丸 逍遥丸主治疏肝健脾,养血调经。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、胸胁胀痛、头晕目眩、食欲减退、月经不调。 平常工作压力大的朋友,操心日常事务多的人可以长按这两处,有主意缓解一些不适。 6、人中 急救调气丸 为急救昏厥要穴。主治癫狂痫,中风昏迷,小儿惊风,面肿,腰背强痛等症。 历代医家认为,人中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,手指掐或针刺该穴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急救方法,当然也应该配合其他急救运用。 医学家曾用之于治疗中暑、昏迷、晕厥、全身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呼吸停止、低血压、休克、一氧化碳中毒等。 7、迎香、孔最 止鼻血药 如左鼻孔出血,用左手食指按左侧鼻迎香穴,右手大拇指按压左手大臂中点的孔最穴,并将头抬起,1-3分钟内止血。如右鼻孔出血则反之。 8、百会穴 百病皆主 位置: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,或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。共1穴。 可以说,此穴百病都会治,所以叫“百会”。注意百会穴不能重力按压。 9、三阴交穴 补阴药 位置:内踝尖上3寸,胫骨内侧面后缘。 因为三阴交是三条经脉(足少阴肾经、足太阴脾经、足厥阴肝经)交会处,等于三条地铁线在一个站点分上中下三层,是一个枢纽性质的穴位。 这个穴位对脾、肝、肾三经病变以及多种男、妇科病症都有广泛的治疗作用,是保养阴血的关键穴位。产后配合艾灸关元相当于生化汤,可以祛寒邪、下瘀血,用于妇女产后保健、调养身体。 穴位就是中药,经络就是药房,这句话一点也没错,平时多按一按,揉一揉,对身体来说是非常好的,不仅可以舒缓身体,还能强身健体。
文章分类:
道家养生
|